2025-02-17 资讯 0
小米的成长轨迹,简直就像是娱乐圈中的流量明星一样,一路高潮迭起,从最初的小规模办公室到如今的全球知名度,其速度之快、话题之多,让人难以忘怀。从“屌丝机”到智能硬件和互联网公司的大腕,小米似乎总是自带着“招黑”的命运,但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业内人士看待它,都不得不承认:从手机业务起家到成为核心为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的小米,能够如此迅速成长离不开自身实力的进步,而这些实力则需要通过技术慢慢堆砌。
提及小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手机,这款产品曾经被戏称为“屌丝机”,但现在这个标签已需被撕去。早在2017年,小米就成为了第四家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能与之并肩。而2017年2月,小米发布了松果子公司自主研发的澎湃S1芯片,并推出了搭载此芯片的小米5C。紧接着,在2018年4月,小米与台积电达成了协议,使得后者的澎湃S2处理器将在小米产品中应用。
作为智能手机上的“皇冠上明珠”,芯片对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而言,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壁垒,正如中兴事件所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是在市场上取得了突破,还在科技领域也有了新的动作。雷军曾表示,即使面对困难,他也坚信自己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每一次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
除了芯片,小爱同学也是让人们联想起的人工智能音箱产品。但实际上,小 米在人工智能布局上的成绩远不止这一个项目。在6年前,就开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AI应用于内容分发、广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大投入,将AI作为核心战略来发展,以强大的AI技术支撑其核心业务,并落地于智能产品。
小 米发展AI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硬件产品优势,由于其设备广泛,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手环音箱电视等,为AI应用提供天然环境;二是大数据优势,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超过3亿,可以全方位了解用户;三是生态链广深布局,可通过云平台实现物联网,无限生态。
今年6月,在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小 米宣布开源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ACE。这也是继Linden Open-Falcon Pegasus后,又一款AI领域开放项目。此外,大量参与国际重大的开源项目,比如Hadoop HBase Spark TensorFlow,也展现了小Mi 对开放性的支持与贡献。
IoT与智能家居板块占据了2017年的20%营收份额,是目前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板块。除支持产业指数外,IoT设备还衍生出家庭场景互联网增值效应。这意味着所有品牌的小智设备或可通过APP控制,或支持其他系统接入控制。而未来平台还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不仅让用户操作,还能根据环境调整设备状态,如温度湿度灯光人的移动自动调节。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Mi 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过1亿台设备(不含笔记本和手机)。随着IoT时代全面到来,这些硬件既是媒介出口又是数据抓手,在小Mi 生态营销系统下,将成为品牌与用户交互介质,更好地帮助品牌建立真实连接,为广告主带来更高效场景化营销服务,也影响消费者心智提升用户体验。不过为了抢占市场、小Mi 还需不断加强生态链公司布局,以确保自身在竞争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