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智能输送方案 0
我站在财联社的报道前,9月5日的记忆犹如昨日。马兰编辑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跳跃,关于芯片代工领域的“三强林立”口号在年初曾让我充满期待。但现在,我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紧迫的情况。
英特尔即将召开董事会会议,而市场上的流言蜚语让人猜测它可能会出售其芯片代工业务。这不仅加剧了对该部门未来可持续性的疑问,也让我们对于英特尔梦想的一部分感到忧虑——18A制程。
回顾2021年,当时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首席执行官宣布启动芯片代工业务,并称其是英特尔复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提出了“四年五个工艺制程节点”计划,其中18A即生产1.8纳米芯片,是最后一个节点。按照规划,这将是英特尔弯道超越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的时刻。
然而,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似乎遇到了挫折。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博通已经进行了18A试产,但工程师和高管研究后认为,英特尔的18A尚不足以用于大批量生产。这一测试结果令整个行业都对英特尔的18A充满关注,而博通则表示正在评估英国代工厂产品和服务。
消息人士指出,博通工程师对于良率感到担忧,这意味着每片晶圆上的废品数量超过预期。而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事情——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在性能提升、降低电压方面,RibbonFET晶体管技术相比GAA技术显得更加优势明显。但理论并不能保证实际效果。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新的竞赛正悄然展开。在2纳米芯片领域,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十大汽车芯片制造商之间激烈角逐。而且,与此同时,还有一场3纳米制程的大战正在进行中,它影响着整个产业链条。
台积电几乎占领了3纳米市场,其3纳米产线一直保持满负荷状态,这得益于来自苹果、高通、联发科等大客户的大笔订单。而台积电3纳米制程良率稳定,为其赢得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相比之下,三星电子虽然也在努力,但由于良率问题,它在市场份额上仍落后于台积电子。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三星有机会通过转型到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汽车电子制造来扭转局势。不过时间已不多,再次证明,在这场全球2纳米芯片竞赛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决定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