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企业动态 0
在“成功”的小米和“出事”的乐视之间,我们如何看待这两家公司的差异?是不是个人工作写实报告中也能从中找到启示?
首先,回顾一下小米的高光时刻。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实施“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公司,也是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企业IPO。尽管首日破发,但小米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市值已超越网易,与京东仅有100亿美元的差距。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米没有经历过波折。其市值曾从2000亿美元跌至543亿美元,一路走来充满了挑战。不过,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面前,小米选择在正确时间进行IPO显示出了其坚定信心。
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小米更注重的是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小ミックス模式。在雷军的公开信中,他描绘了未来的小米蓝图:争取让智能手机业务进入全球前三;计划性拓展品类,以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为目标;加快国际化步伐,期望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达到50%。
那么,我们怎样看待乐视呢?尽管它遭遇了困境,但并非不可逆转。余德认为,即使是在困难时期,一个企业也可能重新站起来,比如乐视汽车。这提醒我们,在撰写个人工作写实报告时,不应片面地对失败或成功持有绝对态度,而应该寻找其中教训和可能性的多方面。
回到小미IPO的情况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体量庞大且采用了新标准,即同股不同权,这也是它与其他企业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小Mi IPO虽然在不好的大环境下完成,但还是拿到了239.7亿元净融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总结来说,小Mi作为一家以硬件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其本质依旧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许还可以称之为手机公司。而商业模式主要依赖粉丝经济,以及品牌驱动,而非像京东、阿里那样靠平台驱动。这给予我们一些思考:无论是创作文本还是撰写工作报告,都应当基于实际情况,对自身优势进行突出,并寻求合理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