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资讯 0
我国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令人措手不及。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的汽车工业和筑路工业已经基本追上了世界的步伐。但这种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问题,比如在交通管理科技方面,我们还缺乏科学的教学研体系和共识,以及基础交通管理人才教育和培养上的不足。
这些问题是有深刻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现代化建设始于80年代,大规模建造道路始于90年代中后期,而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才不足15年。这意味着今天我们主力人群,其实儿时并没有全面接触过汽车运送,对于机械化运送规律和需求,我们更多地需要靠书本知识来借鉴。
为了追赶世界,我国派遣了大量学者出国学习,但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很多基础交通管理技术理论体系。我国则忽视了这些课题与技术,让位给筑路筑桥技术等。从一开始,被评价为“附属技术”,无法吸引足够注意力,也就吸引不到充分资金支持。
这种对价值与作用认识上的缺失,是导致拥堵“不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提出了各种对策,但治理效果差强人意。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人口众多城市居民密度大真的就是“拥堵不治”的元凶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看这样一些数据:纽约市曼哈顿岛面积仅23平方公里,有160万居民,每天要进入曼哈顿工作的人数同样有160万!维持日常运转承担如此巨大的运输量,这是独特的情况。此外,城市交通改善可以通过智能系统集成实现,如GPS、GIS、RS等技术,可以提高通行效率近13%,缩短高峰时间有效性。此类智能解决方案正在逐渐被采纳,以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和车辆数量,提升城市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