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黄钦勇智能化专家称将来可能让韩国半导体市场崩溃的势必是中国

黄钦勇智能化专家称将来可能让韩国半导体市场崩溃的势必是中国

2025-01-15 资讯 0

黄钦勇:智能化专家预言未来中国可能摧毁韩国半导体市场

在2019年7月16日的G2非凡论坛上,电子时报社长黄钦勇展望了中美两大国未来关系的走向,以及在这一世界格局影响下,全球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战略定位。以下是黄钦勇先生演讲。

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了,我们目前面临着一个非常艰困的情况,这个艰困,来源于“科技岛链”。什么是科技岛链?在美苏冷战时期,叫第一岛链,东起日本、韩国、菲律宾,这一整条叫做第一岛链,但是当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其实质早已不是贸易战,而是科技战,那科技战的定义是什么?真正的科技战,指的是两大方面:一、全球供应链;二、半导体。

在这两大方面里,都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除了外,还有韩国、日本,也同样重要,这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很像。1904年日本和俄罗斯打仗,战场在中国东北,现在中国和美国打仗,但是战场在日本、韩国(地区),那各位想想怎么生存?

在科技岛链的概念之下,该怎么生存?

特朗普说,他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各位也知道,在北京那些大佬们都不是吃素的。而夹在中间,是“利害关系人”,所以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想,又怎么可能任人摆布呢?

中美贸易战,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关键的时候,所以当冷戦时期的一切改变成如今技术革命后的情况,我们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特朗普企图用四波关税来重整全球供应线,当他打出第二波关税的时候,有些企业将笔记本工厂和服务器从撤回了,但供应线太过庞大搬移,不那么容易。

郭台铭董事长我去看过他的郑州工厂,我说郭董你真了不起啊,你郑州有28万人。郭董马上纠正我说,不对不对,我刚刚超过30万。我告诉大家想想看,如果特朗普关税一波波打下来,那30万人的工厂如果只从搬出30%,那就要搬出10万人的工厂来,这绝对是个高难度工作。

硬件是个障碍,而半导体更是个难以突破的小堑,因为半导体不是一个简单产业,它从最上面的EDA/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最后零件流通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且深深地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既要左右逢源同时保持独立自主呢?不是没有机会只是需要精心策划而已。

我们必须重视一带一路,同时也要重视“印太策略”。大家知道印度洋周边有25亿人口,要左右逢源,而且他们也需要我们或者说暂时需要我们。

前几天我看了一封韩国杂志,上面有一篇调查报告说2000年以后中国选择重点产业,没有失败的一个;2003年以后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所有行业中国没有失败全世界十大的手机七个品牌来自中国全世界十大的车用电池六家来自中国;美国至今加起来卖36辆电动车但中国卖125辆。你说谁能占据高地?

报告最后得出了结论四个字:亡秦必楚,将来把韩国半导体干掉的一定是中國。中國有庞大的国家资本中國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两大元素加一起可以无敌手。当韓國這系列优势产业逐渐被中國赶超後韓國の半導體將會何時被超越呢?當韓國垮台之后誰会成为新的目标?有什么本事不能被超越?

我们先看看全世界哪些公司与哪些公司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中國進口減去出口,加上自己生产的地方制备,一共2511亿美元,大概占全球市場58%这个58%里面自己的地方企业贡献36%而剩下的則由外資企業像鸿海广达伟创三星LG索尼這些外商全部加起來贡献剩下的22% 在於半導體設備 本地廠房只買了35%,剩下的三分之二,是由外商公司買得。在设备采购结构上,本地企业并非如众所周知那样购买更多设备,只不过如此。一开始我还觉得这样很正常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这让我思考到了很多关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比如作为国家力量如何支持这些行业,从而维持其国际竞争力以及其他国家是否能够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反击?

但是这种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仍然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充满变数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都会根据当前形势编写不同的剧本。不管未来怎样,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政策制定的层面,都需要准备各种可能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戰。这一点对于任何想要成为全球领头羊或至少保持竞争力的国家都是不可忽视的事项之一。

此刻正值转折点之际,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我们的能力,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时代变革,并确保我们的位置不会因为缺乏准备而失去。如果能够这样做,我们就能顺利渡过这段历史上的特殊阶段,即使是在强劲风暴中也不断前行。但如果没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步伐,就无法避免落后并最终淘汰。此刻就是改变命运的时候,让我们携手并进吧!

标签: 智能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