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小米在星闪技术的引领下迷雾缭绕互联网巨头还是智能硬件公司

小米在星闪技术的引领下迷雾缭绕互联网巨头还是智能硬件公司

2025-02-17 资讯 0

我记得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在中关村银谷大厦的一个小办公室里诞生,时任只有13名员工。那时候,小米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贵。然而,仅仅2年后,小米就实现了10亿美元的年收入,而到了4年后,其销售额已经突破100亿美元,并成为中国内地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位。

8年后的今天,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以估值543亿美元的姿态,在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后成为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规模科技互联网公司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若将市场比喻为娱乐圈,那么小米就是流量明星,不仅速度快,而且话题始终不断,从最初以低价位被称为“屌丝机”,到今日上市首日遭遇破发,但小米似乎总能自带“招黑”。

从手机业务起家到成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能够迅速成长,这离不开自身实力的进步,而实力是需要通过技术慢慢堆砌的。说起小米,人们首先会想到其手机产品,早期的小米手机常被戏称为“屌丝机”,但现在这个标签需要被撕掉了。

此前,只有三家企业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苹果、三星和华为。而2017年,小米成为了第四家。在澎湃S1发布之后,一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小米5C问世。此外,与台积电达成协议生产澎湃S2处理器也显示了小 米对芯片领域态度认真的布局以及未来的远见。

芯片对于智能手机来说犹如皇冠上的明珠,没有自主研发芯片的厂商只能受限于上游,上游给什么,就只能用什么。目前,大多数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小 mi,都无法否认它从刚开始以价格优势崭露头角到今日作为一家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大型企业,它们都离不开自身努力与技术创新。

雷军曾表示,对于做芯片这件事,他团队内部有过很大的煎熬,最难的时候包括决策是否要做,以及投入资金决定时的心忐忑。但最终,他们成功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次尝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工艺和技术逐渐提升,将来每年的研发成本预计会达到每亿元人民币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打平成本并盈利。

至今,我仍然记得当初听到这些消息时那种既惊讶又兴奋的情绪。我意识到,当你提及“小 mi”与 “人工智能”,许多人都会联想到他们旗下的AI音箱——小爱同学。但实际上,小 mi 在AI布局上的成绩,不仅仅是这一点而已。

崔宝秋博士曾说:“我们是一家AI公司,AI 在我们这里无处不在。” 小 mi 早已将简单的人工智能运用于内容分发、广告等领域,并将其作为核心战略加大投入,以围绚各项业务打造强大的AI技术落地于产品中。

除了硬件优势、小 mi 还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以及深厚的人工智能生态链基础。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服务,同时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参与者。在今年6月份的小 i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他们宣布开源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ACE,这进一步展现了他们开放共享精神以及对 AI 技术社区贡献的承诺。

随着IoT时代全面到来,小mi 的 IoT 生态系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既是媒介出口,又是数据抓手,在营销系统下扮演关键角色,为品牌建立真实连接,为广告主提供高效场景化服务,同时影响消费者心智提升用户体验。

标签: 智能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