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资讯 0
小米在社会中悄然崛起:互联网巨头还是智能硬件公司?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在北京的中关村银谷大厦成立,最初只有13名员工。两年后,小米实现了10亿美元的年收入。四年后,小米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并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八年后,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上市,估值高达543亿美元,是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后的首家挂牌“同股不同权”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规模科技互联网IPO。
小米如同流量明星,在市场中迅速崭露头角,从被称为“屌丝机”的初期发展到今日,上市首日即遭破发,但小米似乎总能自带“招黑”。然而,不论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小米,一点不争议的是,从手机业务起家到成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能够如此快速增长,其实力得益于自身技术进步,而这需要通过持续研发来积累。
说起小mi,人们往往会想到它的小灵通手机,这个标签现在已需被抹去。早前,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拥有同时研发芯片和手机能力。而2017年,小mi成为了第四家加入这一行列。当时,它发布了松果子公司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并推出了搭载此芯片的小灵通5C。这也是去年的动作之一,虽然澎湃S2将用于哪款手机尚未确定,但至少可以看出,对于芯片领域勇敢伸手的小mi对待技术态度认真,对未来的布局也有远见。
芯片对于智能手机而言至关重要,没有自主研发芯片的厂商只能受限于上游供应链。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难以避免淘汰。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只有那些控制关键技术的人才可能存活下去。而对于一家如小mi这样的新兴企业来说,将自己的产品与国际品牌并肩站立,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雷军曾表示,当决定做芯片的时候,他团队内部也充满了忐忑,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决策,而且投入资金之后要面对的是艰难考验。但最终,他们成功做到了预期之外的事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次尝试。这使得小mi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同时拥有制造本身及提供自己设计微处理器能力(SoC)的企业,以及中国第二个达到这一标准的大型企业。
提及AI(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小i旗下的AI音箱产品——小爱同学。但实际上,小i在AI布局上的成绩并不只限于此。雷军曾指出:“我们是一家AI公司。” AI无处不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其强大的硬件产品优势、小i能够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为其AI应用提供支持。此外,由于其深度定制系统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超过3亿,大数据分析能力让其他互联网服务无法比拟。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生态链广泛布局,使得从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始逐渐引入人工智能到各类设备,让整个生态系统都变得更加智慧和互联互通。
随着开源文化的不断普及,开源项目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小i推出了MACE(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这是继Linden、Open-Falcon、Pegasus等一系列开源项目之后的一个新的贡献。这表明,即使是在复杂且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也有空间供开发者参与进来共同提升软件质量,以便更好地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IoT与智能家庭板块已经占据了2017年的20%,是目前利润率最高增长最快板块。此外,由于IoT接口平台开放性强,可转换性极佳,这让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同时还能提高设备之间协调效率,从而形成了一种生态连接与互联网服务,为用户带来了更多价值。此举不仅改变传统家的电子设备,更改造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物联网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延伸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