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小米在社会中扑朔迷离互联网巨头还是智能硬件公司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入口引领新趋势

小米在社会中扑朔迷离互联网巨头还是智能硬件公司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入口引领新趋势

2025-02-17 资讯 0

我记得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在中关村银谷大厦的一个小办公室里诞生,时任只有13名员工。那时候,小米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兴企业。但两年后,小米就实现了年收入10亿美元的突破,而四年后,它已经成长为中国内地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列的大品牌。八年之后,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上市,其估值高达543亿美元,在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后的首家挂牌“同股不同权”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规模科技互联网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如果将市场比喻成娱乐圈,那么小米就是那个迅速崛起并一直保持话题热度的流量明星。不论是最初以价格低廉被称作“屌丝机”,还是今天遭遇上市首日破发的小米,都似乎总能自带“招黑”体质。然而,无论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小米,这个从手机业务起家、逐渐发展成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它能够如此快速增长,不仅离不开自身实力的提升,更需要通过技术慢慢堆砌。

提到小米,我脑海中第一反应往往是它的手机产品,从早期被戏称为“屌丝机”到今日,这个标签已需被撕掉。之前,只有三家企业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苹果、三星和华为。而2017年,小米成为了第四家。此前,在世界范围内同时具备这两项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而小 米凭借其澎湃S1芯片及与台积电合作,成功打破这一局限,并且展示了对未来的布局与远见。

芯片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是一颗宝石,没有自主研发芯片,就只能受限于外部供应商,上游给什么,就只能用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厂商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存活下去。而对于那些如华为这样的巨头来说,即便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巨大的挫折,如2004年的开始至2009年的失败,再到2012年的K3V2失利,以及直至2014年的海思麒麟才走向主流,每一步都是曲折而艰难。

雷军曾在澎湃S1发布时表示,他们在做芯片的时候也有过困难时刻,最困难的是决策是否要做这件事,以及决定投入资金后面的忐忑不安。他说:“卖100万件,每一颗芯片成本要1000元;卖1000万件,芯每一颗芯片成本要100元。”但幸运的是,当初预计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出结果,却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成功了一次。这使得小米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同时拥有手机和chip设计能力的大型企业之一,也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关于搭载国产自研chip的小米手机是否还能使用“屌丝机”的评价。

当我们谈及AI技术,我想到的是小爱同学——这款由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音箱推出的虚拟助手。但实际上,小 米在AI领域的贡献远不止此。作为一个坚信AI概念的人,我深知AI无处不在,从内容分发、广告、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应用着简单形式的人工智能以及更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会看到更多基于这些先进技术构建起来的小型设备,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之更加便捷、高效,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让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标签: 智能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