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智能仪表资讯 0
日本电器业的衰落背后:智能化资讯引领社会变革
日本电器业,曾经的领跑者,如今却在市场上逐渐失去光彩。地震、市场不景气,更像是一把火,将这一行业推向了困境。索尼、松下等巨头正在寻找突破点,从传统业务模式中解脱出来。
大衰退之下的日系品牌
日本电器正告别曾经辉煌的岁月。三菱、日立和东芝等历史悠久的品牌开始淡出竞争舞台,而索尼和松下则在寻求转型,以重振旗鼓。
近期,索尼、东芝和日立宣布与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日本创新网络公司签署最终协议,成立名为“日本显示器”的新公司。这标志着三家企业正式合并旗下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在此之前,这些日企已经遭受韩国和中国企业的挤压。此外,索尼和松下已经开始收缩液晶电视业务线。
奥维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金晓锋认为,“整个日系动向,都呈现出收缩的一面。”
“收缩”背后的原因
全球液晶电视市场需求放缓,加上电视业务亏损,让这些日企决定全面收缩其战略。
作为调整一部分,松下迫不得已出售茂原市液晶面板工厂。在2011财年上半年的业绩说明会上,松下首次明确宣布,将LCD(液晶显示器)整体事业大幅转换非电视用途。
据介绍,为实现2013财年盈利目标,索尼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调整销售计划。原来计划在2012财年达到全球20%市场份额或销售4000万台产品,但现在将全年销售量调整到2000万台。而对于此消息,一直保持沉默的是丁国慧,她是索尼(中国)传媒公关部的一员。她说:“改变追求销售增长的业务模式,我们要建立稳固的事业平台,以确保收入增长。”
许多人士认为,这些行动都是因为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增速放缓,以及欧美市场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影响。此外,在中国市场,也遇到了来自韩国和中国企业挤压的情况,使得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也是引发他们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内部问题
真正导致衰退的是一些内部问题。一方面,与外部环境相关,比如地震影响复兴计划以及由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中国这样新兴市场缺乏持续长期战略,被认为是让它们最终被韩国超越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一直以来,一流制造能力与技术优势是他们最主要核心竞争力。但从进入中国开始,他们就没有意识到新兴市场潜力的巨大性。在最初几年的时间里,即使注意到了巴西、印度及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但是没有给予足够支持。而且,并没有提高广告预算来吸引消费者。在关键时刻,他们迟迟未能做出改变,只是在2011年4月才宣布取消区分标准顺应市场需求展开经营活动,而这也成为全电企业最后一个转型做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的企业。
而据资深家电专家刘步尘观察,“当初鼎盛时期”,他们开发新产品上的进取心也不复当年,而投放新的产品也显得较为保守,与之相比、三星等韩国企业则相当积极。这表明了管理机制直接导致反应迟缓的问题存在于内部管理体系中,其实权非常有限,大多数权利集中在日本总部,这种管理机制直接导致了对外界反应迟慢,同时也增加了内忧外患,使得不断加剧的情形难以避免,最终形成了一种顽疾般逐步显现出来的问题状态。
因此很难简单归因于仅仅是市場不景氣從當初鼎盛時期長期戰略再到固守核心技術策略,加之較為保守封閉內部管理體系,這種過程讓人感到難以置信,因為這似乎不是一次意外發生的現象,它更像是漫長時間積累後突然爆發的一個問題集團。
霍华德·斯金格原以为他可以帶領索尼迎來最佳時代。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他說:“我們面臨著一個嚴峻挑戰,那就是我們不再被視作創造性的企業。”自從斯金格成為CEO以來,他們所經歷的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亂局狀態,並且他們仍然處於轉型過程中。
與此同時,他們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如何與對手競爭對手三星進行競爭?隨著研發投入大量資源,這些創新的很多並不能迅速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這些企業內部也有陷入對研發過度依賴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一切挑戰,他們試圖通過多元化調整業務,並進入娛樂行業。他們希望通過軟件與硬件結合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服務。但無論如何,這場轉型都顯得遲緩,而且總覺得自己好像是在跟隨別人的腳步走,不夠前瞻性。
總而言之,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是在轉型時候,也有許多傳統思維仍然影響著這些企業。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期待它們會改變嗎?或者它們將繼續沿著既有的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