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 智能输送方案 0
在这场不为人知的角逐中,海尔、美的等少数大企业依然如期发布了双11的业绩战报,而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却保持着一贯的安静。他们似乎对今年双11大促并不关心,这让人不禁好奇,家电厂商到底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
今年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似乎正在减弱。天猫和京东公布了创纪录增长,但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显得很平淡。这是否意味着双11对于家电市场已经失去了重要性?或者说,存在一些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根据掌握的情况显示,此次双11大促,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互动,最终导致主销产品价格达到历史低点。从空调到冰箱,再到电视机、洗衣机以及厨电、热水器、净水机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跌至出厂价甚至更低。
然而,这并非全是消极消息。一批中高端精品家电出现强劲反弹,不少品牌报告出现阶段性“断货”。这些断货不是个别产品或型号的问题,而是主销产品持续性的断货。这表明,即便是在传统观念下看来比较“安静”的年份,也有许多潜力值得关注。
随着国补政策进入实施阶段,一线市场上的家庭用户加速赶在年底前提前消费。因此,对于那些了解情况的人来说,加上国补政策,便成为了决定购买时机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国补加持下的优惠带动了销售增长,但同时也推高了行业门槛,让一些竞争力不足的小型厂商难以生存。
竞争更加激烈,不仅要拼产品,还要拼服务、营销执行力以及渠道完善性。
市场发展趋稳,无论是热销品类还是竞争手段,都没有太大的创新,只能通过价格战来抢占用户。
最终,只有部分TOP3强或TOP5品牌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而渠道方面,则由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主导,拼多多和苏宁易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量乡镇市场上的经销商由于缺乏“国补”资格,其业务陷入停滞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今年双11家电市场整体表现平淡,但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变化和挑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加之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使得原有的模式开始崩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迎来了新的机会,而另一些则面临生存危机。此外,由于国补政策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也使得整个行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