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智能输送方案 0
我站在财联社的报道前,9月5日的记忆犹如昨日。马兰编辑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跳跃,关于芯片代工领域的“三强林立”口号在年初曾让我充满期待,那时台积电、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都在2纳米芯片制程上显得那么自信。然而现在,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新的篇章之前。
2024年的第三季度还未结束,英特尔可能就要成为被淘汰者。市场传言称其即将召开董事会会议,而出售芯片代工业务的猜测让人对英特尔芯片业务前景感到迷茫。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所追求的一切——18A制程似乎遇到了不小的问题。这可能是英特尔芯片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成为了它最新挫折的一个标志,从而加剧了人们对其未来怀疑。
三国争霸故事难道真的就此结束?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当格尔辛格宣布启动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时,他把这一举措称为复兴战略的一部分,并计划到202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18A制程,这将是他弯道超越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的时候。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据说博通已经进行了18A试产并回收测试硅片,但工程师和高管认为该技术尚不足以用于大规模生产。这使我思考,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虽然理想情况下完美制作的英特尔1.8纳米芯片应该比台积电和三星2纳米更有竞争力,但现实总是在挑战我们。
而就在这时,三星正试图通过弯道超车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过,即便如此,它仍然面临着困难。在今年第二季度,其市场份额仅占13%,远低于台积电62%。如果这种差距持续下去,预计其代工业务将亏损超过1万亿韩元。而造成这种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很难从台积电子手中撬动大客户。
目前已投产技术中的3纳米市场几乎完全由台積電掌控,而形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良率。当每一块晶圆上的可用芯片数量多起来时成本效益就会提高,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考核指标。一方面,看似稳定的产量;另一方面,是良率带来的胜利之歌。
但对于三星来说,其3纳米工艺良率徘徊于50%,远低于预期。此外,还有消息表明新版3纳米工艺存在重大问题,因此谷歌不得不重新选择给予订单给台積電。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想要弯道超车的人来说,道路依旧漫长且艰难。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成功推出2纳米制程以及向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汽车电子制造转型,那么至少还有希望。但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了,因为根据一些报告显示,台積電已经开始试生产2納米制程,而且进展顺利。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论断看起来似乎并不成立,因为常年的老大位置被不断地质疑和挑战。
最后,当我放下这些数字、数据与新闻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行业永远不会静止,每一次尝试都是为了赢得那场无休止的竞赛。我只好继续等待,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某天,我们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