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智能输送方案 0
我站在财联社的报道前,9月5日的记忆犹如昨日。马兰编辑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跳跃,讲述了芯片代工领域的一场激烈竞赛。那时,台积电、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都在2纳米芯片制程上展现出无比信心,每个人都期待着行业的洗牌。
然而,在2024年的第三季度还未结束,英特尔可能就要成为首个被淘汰者。这不仅是对英特尔自身的一个打击,也让市场对其芯片业务未来充满了疑问。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英特尔芯片梦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环——18A制程,它似乎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这或许将成为英特尔芯片代工部门最新的挫折,加剧人们对该部门未来的怀疑。
三国争霸究竟会不会就此终结?这是一道悬念,让人忍不住想要知道答案。在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一份不安的心情紧紧围绕着我。
回顾过去,我发现2021年,当格尔辛格宣布启动芯片代工业务时,他将其定位为公司复兴战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时,他提出了“四年五个工艺制程节点”计划,而18A,即生产1.8纳米芯片,是这个计划中的最后一个节点。按照计划,这个技术将在202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那时候,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电子,都预计他们的2纳米工艺量产时间需要等到2025年。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变了样。
据说博通已经进行了18A试产,并且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对于这一点,英特尔发言人表示18A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有望明年量产,但整个行业对于这项技术充满期待。而博通则称正在评估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出结论。消息人士透露,他们对英国利德(Intel)18A良率感到担忧,这意味着每一块晶圆上的废品数量超过预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思考关于3纳米市场的情况。在这里,不同于其他市场,上游厂商几乎做到了赢家通吃。而台积电因为抢不到而不断涨价,现在其晶圆报价高达20000美元以上;相比之下,三星仍然在低价促销。这一切背后,是良率这个指标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我们再次回到分析师们的话语中,他们认为三星当初试图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依靠就是将传统FinFET晶体管技术更新为GAA技术。但这种高端技术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良率直线下降。一家韩媒爆料称三星新版3纳米工艺存在重大问题,这直接导致谷歌重新交给台积电订单。此外还有著名分析师郭明錤警告称,由于良品率低于预期,因此无法出货的情况发生。
但正是由于这些挑战,使得台积电能够稳稳地占领3纳米市场,而它保留FinFET技术使得它能够保持较好的良率表现。尽管如此,对于二者来说,只剩下时间有限。一旦失去机会,就很难再次获得第二次机会。而目前看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常年的老大位置似乎又即将被巩固下来。但并非没有希望,因为就在最近,三星与Preferred Networks合作,为后者制造AI芯片,这或许是一个转机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知是否能证明自己不是局外人的身份呢?
最后,我停顿了一瞬间,用一种似有若无的声音重复自问:“两奈米竞赛真的进入冲刺阶段吗?”那股既强烈又模糊的情感让我心头涌动。我仿佛听见远处回响着一个回答:“或者,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