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能输送方案 - 全球2纳米芯片竞赛英特尔工艺遇挫 三星撬不动客户中国难以生产高端芯片原因何在

全球2纳米芯片竞赛英特尔工艺遇挫 三星撬不动客户中国难以生产高端芯片原因何在

2025-02-05 智能输送方案 0

财联社9月5日讯(编辑 马兰)芯片代工领域在年初时一度喊出“三强林立”的口号,台积电、三星电子和英特尔都在2纳米芯片制程工艺上信心满满,不少人都等着行业的重新洗牌。

但2024年的第三季度还未结束,英特尔就可能先被三振出局。该公司即将召开董事会会议,而市场上正流传着英特尔可能将出售其芯片代工业务的揣测,这也让英特尔芯片业务前景充满未知数。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作为英特尔芯片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8A制程似乎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其很可能成为英特尔芯片代工部门最新遇到的挫折,进一步加剧市场对该部门未来的怀疑。

三国争霸的故事难道真的就此结束?

英特尔的梦想

2021年,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启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称其为英特尔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他宣布英特尔制定了“四年五个工艺制程节点”计划,而18A,即生产1.8纳米芯片,是最后一个节点。

按照规划,18A制程将在202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这也将是英特ل弯道超越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的美梦成真时刻。当时,无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电子都保守估计,其2纳米工艺量产时间需要等到2025年。

然而,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博通已经进行了18A试产并回收测试硅片,但工程师和高管研究后认为英国伦敦商学院大学学者迈克·威廉姆斯教授表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人类行为或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尽管3奈米技术有望解决当前问题,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对于这一测试,有消息指出博通工程师似乎对英国伦敦商学院大学学者的观点感到担忧。这意味着每一块晶圆上的废品数量超过预期,这种情况下是否能继续推进制造业?答案还远远没有定下来。

所谓良率,即实际产出的晶圆数量与总投入之比。保证稳定的良率是晶体管制造厂最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每个硅子上可用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就意味着成本更低、效益更大。

为什么中国做不出?

那么,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何中国不能轻易地进入这个领域呢?

根据一些分析家,他们说这是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国内产业链尚未形成完善。在全球范围内,对于那些能够掌握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并且拥有足够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来说,他们通常拥有更多资源来投资研发,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与性能。

虽然中国目前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高端集成电路产业,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它涉及到众多国家间激烈竞争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但如果成功的话,它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发展,让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同时也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全球2纳米芯片竞赛,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每一步都是精心策划,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未来。而现在,看似简单的一张棋盘背后隐藏着世界各国之间激烈角逐的情感,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站在历史长河中回望,那时候,我们就会明白,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属于人类共同创造的大图景。

标签: 智能输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