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别轻视这些中文语音助手,了解一下 Echo 和 Alexa 的故事。
四年前,亚马逊推出了搭载语音助手 Alexa 的智能音箱 Echo,这标志着 Voice First 时代的到来。Echo 的负责人 Mike George 认为,语音交互具有无门槛的易用性和高度直觉化的引导,所以未来的人机交互将围绕着语音展开。这一理论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人们对 Siri 的使用更多是出于调戏,而非实用。
然而,亚马逊坚持认为问题不在于语音交互本身,而是在于如何让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与计算设备交流。通过 Echo 强迫用户使用语音进行交互,人们开始发现在某些场景下,它其实非常方便且高效。早上起床刷牙时问问 Alexa 今天的天气,让它播放喜欢的音乐,这就是智能音箱核心优势所在。
随后谷歌、苹果跟进发布了 Google Home 和 HomePod,但他们主要主打的是硬件质量而非智能助手功能。在发售后的销售数据中,我们看到 Apple 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而 Amazon Echo 却取得了显著成果,其销量远超预期,并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Amazon 还致力于让 Alexa 无处不在,从智能家居到车载系统,无所不包。而 Google 也希望自己的 Assistant 能够实现这一点,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第三方硬件支持的竞赛。
但 Amazon 知道,最关键的问题还不是硬件层面的产品形态,而是软件体验如何让 Alexa 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以一个丰富完备的平台为基础逐渐生态化。这就是 Skills(技能)的诞生,它允许第三方开发者针对 Alexa 开发应用和功能,让用户可以藉由 Alexa 使用第三方服务。
随着 Skills 数量超过 15000 个,远超谷歌同类产品 Action(动作),Alexa 在第三方服务接入方面领先。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的体验都是完美无瑕,有些冷门 Skills 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即使基本功能,也有研究表明不同平台之间差异并不是很大。
Blueprints 诞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用户能够创建属于自己技能,不需要编程知识,只需填写模板就能完成。这使得其成为 Workflow 或 IFTTT,一种更有机地结合众多功能的手段,使得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你告诉 Alexa 你要去上班,它自动关闭灯、锁门、启动洗衣机,并叫 Uber 来接你,这将是整个 Voice First 世界的一个新篇章。在带屏幕设备如 Smart Display 上展示信息,将更加高效,同时拓宽了这种交流模式的地图范围,使之更加完整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