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别轻视这些中文语音助手,了解一下 Echo 和 Alexa 的故事。
四年前,亚马逊推出了搭载语音助手 Alexa 的智能音箱 Echo,这标志着 Voice First 概念的诞生。当时,Echo 的负责人 Mike George 认为,语音交互的无门槛易用性和直觉化引导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核心。这一理念当时未被广泛接受,因为人们更多地把 Siri 当作一个调戏对象,而不是实际使用工具。
人们对语音交互持有自然的怀疑,并且难以从过去几十年的图形界面舒适区中走出来。然而,亚马逊坚信问题不在于语音交互本身,而是通过 Echo 强迫用户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交流。随着屏幕消失的情况下,用户发现在某些场景下,语音交互其实非常方便高效,比如早上刷牙时询问天气或播放音乐。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谷歌、苹果成了跟随者,他们推出了 Google Home 和 HomePod,以响应 Voice First 理论。尽管苹果在 HomePod 上强调声音质量而非智能助手,但由于晚发售和销量不佳,最终只能占据市场 6%。相比之下,Echo 卖出超过 400 万台,其市场份额达到了 73%。
Alexa 迅速成为了亚马逊产品形态的领先者,同时也扩展到了多种硬件设备,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车载系统,都希望 Alexa 无处不在。而谷歌也开始了一场与亚马逊竞争第三方硬件支持的大赛,其中越来越多第三方硬件开始支持 Alexa 或 Google Assistant,为形成一种“一呼百应”的态势奠定基础。
但亚马逊意识到,只有软件体验才能真正完成这样一个语音乌托邦。在 Skills(技能)功能上,它允许开发者为 Alexa 开发应用和功能,让用户可以利用 Alexa 使用第三方服务,这就像 App Store 中可下载 App 一样丰富。但 Skill 数量远超谷歌同类产品 Action,而且存在大量冷门技能,使得基本功能仍然占据大部分使用情况。
Blueprints 功能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让用户能够制作自己的技能,不需要编程知识,只需预设模板中的问题和答案即可。这使其成为 Workflow 或 IFTTT 等工具,有潜力让各个平台上的众多功能更加协同工作,将会使未来的一系列指令自动化,如关闭灯、锁门等,让生活更加便捷。
带屏幕但主要依赖于语口交互的 Echo Show,以及今年Google I/O首场KeyNote上宣布推出的带屏幕Smart Display产品,都旨在拓宽这个世界版图,让智能助手拥有更强大的信息展示能力。当我们习惯了与设备进行语言交流之后,将这种结合深入人心,将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未来的世界是否由语言主导,它至少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蛋糕。
上一篇:心灵的港湾寻找心理医生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