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8 和 iPhone X 即将在明天展开预购,各大电信业者都已经准备好预购网站准备迎接这一年一度的盛事,但是对大家来说该买哪一款机型可能得好好想想了。这两天不少朋友询问硬大该买哪一款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有不少人需要一个参考建议,所以我将个人的心得写成文章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大家在预购前更明确的考量。
如果是升级 iPhone
最多人提到的问题是关于值不值得升级到 iPhone 8 或 iPhone X,这部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来看:
从 iPhone 7 升级到 iPhone 8/iPhone X
就整体来说,我认为这是最不需要升级的选择,外型设计基本上差不多,好坏每人各有所喜,但在规格方便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着墨的特色,处理器升级为 A11 虽然有更强的效能和更好的节能表现,但是事实上用 iPhone 7 的效能并不会让你觉得效能不足,而且 iPhone 8 系列手机的电池续航力跟 iPhone 7 系列一模一样,可说是无感的升级。
在相机部分差异就更小了,从规格上看来两者的前后镜头都是一样的,就算勉强认为 iPhone 8 应该会更好,同样的规格能有多大的差别?这一点我认为是个问号,但它不会是我多花数千元去升级的考量。
再来是很多人感兴趣的无线充电。iPhone 8 虽然支援无线充电,但是你可能得花几千元另外购买 AirPower 无线充电板才能享受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虽然有它的便利性,在 Android 市场上也已经推行多年,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会成为 Android 手机的标准配备,甚至也不是每家厂商都出?障碍在于要额外花钱购买、充电速度不及有线充电,而且还得特别空出一个空间摆放充电板,为了充电方便却得牺牲其他的部分,你觉得呢?
我的建议是不妨直接升级到 iPhone X 或者等明年推出 iPhone 8s 或 iPhone 9 再考虑。iPhone 每隔两年升级一次往往是最有感、最省钱的升级方法。
从 iPhone 6s 或以下升级 iPhone 8
如果你打算从两年前的 iPhone 升级到 iPhone 8,很好!恭喜你升级了,不过除了 iPhone 8 之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 iPhone 7。
iPhone 7 跟 iPhone 8 的差异如同前一段所说的,其实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 iPhone 8 推出之后 iPhone 7 系列手机的价格却是降了一大截,也就是说你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跟 iPhone 8 差不太多的 iPhone 7,即使 Apple 刻意的把 64GB iPhone 7 从官网上拿掉,但是网购买场上还有很多等着你去买。
有人会有一种想法:“要升级干嘛不升级最新,反正价钱都那样”我想也是,通常会有这种想法代表你可能已经期待已久,那就不要想太多,直接上 iPhone 8/iPhone X 吧。
如果是第一次拥有 iPhone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都是从 Android 跳槽过来,虽然 iOS 的界面不需要学习就会使用(现在 Android 也不用学了),上手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 iOS 系统的顺畅度相较于 Android 手机而言长期看来还是比较稳定的。
回过来说这个问题,如果你的预算有限,硬大还是认为直接从 iPhone 7 作为你的第一款入门 iPhone 会是最佳的选择,外观跟 8 很像、性能足够、价钱相对便宜,而且同样也能升级到最新的 iOS 11。
如果你没有预算的问题而且心目中可能偏好 iPhone 8 的话,那就挑选一款容量足够使用的款式就好。怎么衡量?第一、手机打算用到坏掉,第二、时常拍照录影,第三、有装大量游戏的习惯,其中只要有2个符合就建议挑 128GB 以免夜长梦多,但对无所求的人来说,64GB 应该可以用上好一段时间。
买 iPhone 8 还是 iPhone X?
“iPhone 8 好吗?跟 iPhone X 比哪个好”,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先说结论:体验 Apple 最新科技,有钱就直接买 iPhone X。
iPhone X 的定位明显比 iPhone 8 抢眼,但严格上来说它不算是 iPhone 的主线产品的一环,比较像是一款火力展示、代表未来 Apple 会持续在专注在科技、创新和使用者体验上的产品,未来会不会持续用 X 的代号开发下一款机种还是未知数。
在规格上而言,iPhone X 和 iPhone 8 主要差别在于 iPhone X 的屏幕技术、Face ID 以及在电池续航上比其他机型增加 2 小时的续航时间,但在售价上同样是 64GB 容量,iPhone X 比 iPhone 8 贵了 10,400 元,差距相当明显,所以一切的一切就看你的口袋能负担到什么程度。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Apple 在最新的科技产品上常有一些致命的缺点,iPhone X 在发表会上展示 Face ID 辨识就发生失灵状况,也就是说比起指纹辨识 Face ID 不见得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