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据最新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市场激增至479项,同比增长24.1%,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3项;此外,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了约80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回顾这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各互联网巨头在交通领域的布局日益紧密,其在潮汐车道、交通诱导、出行态势分析以及酒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不仅为这些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促进了智慧城市企业和非传统智能交通企业通过PPP模式进入市场,使得市场不断出现新的竞争者。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人工智能技术则走向前台,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并逐步应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2018年的智慧交通发展趋势。
首先,企业更加专注于细分领域。随着科技的成熟和行业的不断细分化,每家企业都寻求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并量身打造满足该领域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现阶段,这个行业充满了机会点,每个企业都有其擅长的地方,有适合自身发展方向,因此投入重点主要源于行业与客户需求。
其次,在路口创新方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创新思路落地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从经验优化到车流情况优化,再到个人丰富经验下的路口通行效率提升,这些都是对流量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行时间最优配置以及每个路口每条道路潜力最大发挥的一种尝试。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均实践了一系列提高路口通行效率的创新方法,如排阵式通行、可变车道、高峰时段潮汐车道安排、二级公路借道左转、三层叠加交替通行等。
再者,我们也看到了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跨界融合的大趋势。这一新兴技术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确、高效且便捷的服务,加速产业生态圈之间跨界合作,将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中间运营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及其他相关行业进行无缝融合,是未来大趋势之一。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车联网迎来的爆发式增长。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同时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包括道路环境能源矛盾。此消此长,国家政府已经明确支持政策,大力推动车联网发展。而“十二五”规划将其列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之一,并作为重要项目投入百万亿级别资金支持。此举旨在加强产业规划与标准制定,全力推进整个产业全面健康稳健发展。
同时,在ETC(电子收费系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6月底,我国共有收费站8815个,ETC专用车道17744条,以及6653万ETC用户。本次ETC联网工作完成后,不久之后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就实现启动,对于未来的高速公路移动支付来说,无疑是良好的开端。在湖南山东江西陕西四川上海安徽等省份,该试点工作已开始实施,为未来高铁支付带来了希望。
综上所述,在追求快速发展时代,只有不断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可以使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工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为城市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现代事业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