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智能化学会动态 0
财经郎眼:中国经济5%增长目标,既有实力又需努力
今年中国经济的5%左右增长目标,在既符合实际也带有一定压力的双重考验中展开。我们有条件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存在。超大规模市场、制造业优势、人才队伍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等都是我们的强项。而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取得了结构性突破。
去年虽然经济经过修复反弹,全年GDP增长达到了5.2%,但2022年的增速相对较低,从8.1%降至3%,受到疫情多点暴发影响。然而,我们通过政府出台的八大刺激政策成功实现了全年5.2%的增长目标,这显示了各方付出的巨大努力。
尽管国际环境仍然高度不确定,IMF、世界银行及OECD等机构对全球2024年的看法是负面的,但我们认为国内大循环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国际循环也面临干扰。在体制机制制度设计上还有待改进,加之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顺畅问题,我们还需努力。
虽然预期在减弱,但很多人和企业尚未从悲观转变为乐观;需求减弱也是一个挑战,其中消费尤其重要,线下消费恢复缓慢,而线上零售额占比27.6%,还有提升空间。
投资方面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足,美联储可能调整利率政策,对金融市场乃至房地产都有潜在影响。此外俄乌冲突和其他地区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通胀水平持续影响,因此保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对于实现5%左右增长十分重要。
《全球财经连线》提问:“今年能否有一些更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发力?”陈文玲总结说:“今年赤字率保持与去年持平,但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支持力度没有减少。”
关于货币政策,她指出:“要建立内在资本市场稳定性,是建立金融强国的一部分,也是2035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容。”这意味着资本市场不仅要作为国家服务工具,还要成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防火墙,并为居民提供创造财富途径,以增加收入并扩大消费投资。
此外,她分析美元走下坡路,其信用水平出现问题,对美国国家信用的质疑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她呼吁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抵御这些挑战的系统,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