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新品 0
别轻视这些中文语音助手,了解一下 Echo 和 Alexa 的故事。
四年前,亚马逊推出了搭载语音助手 Alexa 的智能音箱 Echo,这标志着 Voice First 概念的诞生。当时,Echo 的负责人 Mike George 认为,语音交互具有无门槛的易用性和高度直觉化的引导,所以未来的人机交互将围绕着语音展开。这一理念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但亚马逊坚持认为问题并不在于语音交互本身,而是在于如何让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 Echo,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图形界面的存在,用音箱这种形式迫使用户通过语声与计算设备进行交互。在屏幕消失之后,用户开始发现其实在某些场景下,语音交互非常方便且高效。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问 Alexa 今天的天气,或是播放喜欢的音乐,这些都是智能音箱核心产品优势所在。
后来,我们看到了谷歌、苹果等巨头也加入了这个市场。Google Home 和 HomePod 是对 Voice First 理论认可的一种反应。苹果主打的是声音质量而非智能助手,并且在发布时间上相对较晚,其销量也遭遇滑铁卢。而同期之内,Echo 卖出 400 万台以上,被认为是市场领导者。
Alexa 在社会中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生活,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音响应系统,而是一个可以整合各种服务和功能的大型平台。她支持技能(Skills),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为她添加更多功能,让用户可以利用 Alexa 来使用各种服务。这使得 Alexa 在生态丰富性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 Skills 使用率低下,只能完成最基础的事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月份亚马逊推出了 Skill Blueprints 功能,它允许没有编程知识的人创建自己的技能。Blueprints 类似于预设模板,可以帮助你制作一些问答游戏或自动化任务,如控制家里的 Wi-Fi 密码或者电视使用指南。不过目前 Blueprint 只能用于预设模板,没有太多灵活性,而且不能被分享或发布,只能与制作者账号绑定。
然而,这样的设计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一个 Workflow 或 IFTTT 系统,将众多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比如说,你告诉 Alexa 你要去上班,它就关闭灯、锁门、启动洗衣机,然后叫 Uber,那就是一个全新的次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回答,更接近系统概念。
随着消费者的习惯逐渐适应了与智能设备进行语言交流,现在带屏幕但主要依赖语声操作的 Echo Show 已经出现,以及谷歌宣布将推出带屏幕 Smart Display 产品,都显示出人们对于更强信息展示能力和深度结合图形界面需求。这样的融合不仅可能改变我们与技术沟通方式,还可能塑造未来操作系统的一切。此刻,无论未来的世界是否完全由这种模式主导,它至少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领域。在 CES 上,无论是亚马逊还是谷歌,都在积极寻求占据这块蛋糕上的主导权位置。而作为零售商,在这样抽象世界里默认选项独大的力量,对亚马逊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自身业务线是否能够顺畅扩展至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