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新品 0
近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备受瞩目的报告《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 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这份报告不仅详细描绘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价值链分布,还公布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榜。 在这份报告中,摩根士丹利深入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在全球的发展状况、市场潜力、技术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市场潜力巨大,有望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更全面地展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整体架构,摩根士丹利精心挑选了100家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核心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从半导体、传感器到整机集成的多个关键领域。 在这百强榜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据统计,共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来自中国,占比高达56%,而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份额更是达到了63%。这一数据无疑凸显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强劲实力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身体”环节,中国从事集成的企业占比高达45%,显示出中国在硬件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强大能力。 报告将百强企业划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大脑(Brain)、身体(Body)和集成商(Integrators)。大脑模块主要涉及基础AI模型、数据分析与模拟、视觉软件与半导体等领域,是实现人形机器人自主功能的关键。在这一领域,中国的百度、地平线机器人等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并肩,持续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 ![]() 身体模块则专注于提供执行器、传感器、电线和电池等物理组件,构形机器人的“肉体”部分。中国的旭升集团、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企业在这一领域表现出色,为机器人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硬件支持。 集成商则是负责生产完整人形机器人的企业,这类公司通常规模较大,拥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这一领域,中国的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成功上榜,显示出中国在整机集成方面的强大实力。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还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智能工厂、医疗护理、家庭助理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50年,美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约1万亿美元,而全球市场潜力更大。 然而,报告也提醒业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瓶颈、伦理问题、法律法规等。因此,各国企业需要在积极应对竞争的同时,关注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与合理性,确保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荐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