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企业动态 0
我是不是真的会说?这句话常常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尤其是在那些紧张的英文面试、会议或是与外国人交流时。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具备一门外语,是一种无形的资本,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被问到“你具备英文吗?”时,我总会感到一阵紧张。
其实,我确实学习过英文。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那些枯燥的课文、单词和句子,这些都是我过去经历的一部分。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能否真正“具备”这门语言,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国际商务会议。在那之前,我已经准备了好多资料,也背诵了一大堆专业术语。但当开场白刚开始时,一位来自法国的同事用流利的法英混合英语说话。我意识到自己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短语,但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却远远不够。我试图跟上他的话题,但发现自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面,无论是我回答问题还是提出建议,都显得那么拙劣。
此后,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英语水平时,我都会陷入沉思。他们所说的“具备”,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指能够流畅地阅读书籍、看电影;还是能够精准地翻译文件、进行电话沟通?抑或更深一步,就是像某些人的那样,用母语以外的语言自然而然地交流?
这种疑惑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对语言能力评价标准的认知。现在,当人们提及“具备英文”这个概念时,我更加明白,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交融和跨界沟通的手段。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练习,不断挑战自我,让每一次使用英文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刻意追求表现出来的一场戏码。
所以,对于那个曾经让我犹豫不决的问题:“你具备英文吗?”我的答案可能依旧带有犹疑,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但至少,现在当有人问起的时候,我可以坦荡地说:虽然还未达到完美,但我正在努力,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确实在逐步接近那个理想中的状态——既充满自信,又能够自由流畅地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