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企业动态 0
智能手表的未来:从默默无闻到风口浪尖
在这充满变革的时代,科技行业如同一场盛大的舞会,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2013年,被业界公认为是智能穿戴元年的开端,但关于什么真正定义“智能可穿戴”,这个问题仍旧未有定论。至少对我而言,这个概念尚需进一步探索和解读。
回顾过去,我曾怀疑过我们选择研发智能手表的决定。但现在,当看到这一领域由冷清转热、由人忽视转为焦点时,我深感庆幸。在短短一年内,smartwatch 从被大众接受到部分批评,再次迎来了风云再起,就像坐在过山车上,没有良好的心态,真难以抵御这种波动。
尽管今年没有特别突破,但它确实奠定了来年爆发的基础。我曾经多次与朋友交流,他们通常不看好这个行业,而我则通过产品研发中不断遇到的挑战,对此产生了一些疑问。
然而,在这一年里,我们社会各界、不同行业以及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被这股潮流所带动。一股力量,让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这让我想起《亮剑》中的情节:独立团李云龙率领小部队攻打一座城池,从理论上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正因为他们打得热火朝天,旁观者纷纷加入,最终赢得了这场胜利,或许故事只是虚构,但它与现今可穿戴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Google Glass 的推出,以及苹果公司的一系列概念图和专利申请,让人们开始关注可穿戴创业,这其中包括我们inWatch。Pebble 在Kickstarter 上的热销,也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上游供应商、元器件生产到最后产品装配构成整个产业链高速发展,不仅活跃了元器件市场,还使产品创新变得更加兴奋。一个行业发展普及程度,其供应链是重要参考标准。就像越受欢迎的车,它们零部件更容易买到一样。今年初,我们研发inWatch One 时发现,无论是在元器件还是工艺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现在研发inWatch 后续系列产品时,这些限制已经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
芯片厂商从无处可寻到纷至沓来。
原先为手机品牌服务的方案公司也投入到了智能可穿戴领域。
交互技术更新速度喜人,为产品提供更好交互感受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电池革新发展,从锂电池到聚合物电池,从异型电池到纸质电池,容量密度提高。
装配厂商参与积极性提升,大厂愿意参与其中。
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有三星、索尼等巨头企业参战竞争加剧,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市场增长。
营销渠道扩展至众筹平台、B2C平台,并设立品类频道;媒体报道也从需要通过人脉找曝光机会转向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此外,如BAT360等大公司成立独立频道或发现平台,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这一切都预示着2013年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未来可能会迎来真正的大爆炸或飞速增长,就像《饥饿游戏2》的结尾,为第三部埋下伏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