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动态 - 智能交通新闻滴滴与Uber的再次对决将重燃城市出行竞技场火花

智能交通新闻滴滴与Uber的再次对决将重燃城市出行竞技场火花

2025-01-14 企业动态 0

滴滴与Uber的再次对决:智慧交通新闻深度解析

在五年前,Uber将其中国业务出售给了滴滴,并以10亿美元和5.89%的股权离开中国。根据Uber的招股书记录,Uber进入中国市场的解禁期将于2023年8月到来,即两年后。从市场增长角度看,Uber很可能渴望重返中国,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适应国内严格的监管环境。当前网络安全审查机构正调查滴滴,并加强对其数据安全的监管,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于短期内可能会给予滴滴带来困难,但长远来看,这也是一大限制对于Uber来说。为了重回国内市场,Uber最好的策略是与本土公司如美团、高德打车等合作。

其次,在国内出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之下,虽然有所谓的地狱级竞争,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而美团和高德占据的小部分份额也不足为道。作为主导者之一,DOMESTIC MARKET也是支持点,也是支撑点,为此目的而返回的是锁定DOMESTIC MARKET的一切增长潜力。

然而,对于现在主要集中在盈利方面且不愿意进行烧钱大战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不会选择重新回到中国。如果说是否还能有一场较量,那其实并不取决于 Uber,而更多地取决于 DOMESTIC MARKET 的表现毕竟,它们已经走到了 Uber 的核心领域。

1、 DOMESTIC MARKET 的国际化进程

自2020年4月以来,当程维公布了“0188”战略,即全球每天服务一亿单;全出行渗透率达到8%;全球用户MAU超八亿时,就明确表示了这个目标。

尽管如此,每日订单数量仍然只有6000万左右,所以剩余接近一半订单都必须通过海外获得。

这条路线显然动摇了 Uber 的蛋糕。

2、 DOMESTIC MARKET 国际化发展历程

2018年之前基本上只是投资布局。在与优步的大规模冲突中,当危机临近时,就想到了一种叫做“打章鱼”的策略。DOMESTIC MARKET 被动出海,将自己的投资方一起拉向美国投资Lyft,在东南亚投资Grab,在印度投资Ola,从而逼退优步并开启自身国际化道路尤其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在前三家之后,又分别在欧洲Taxify、迪拜Careen以及巴西99等公司进行了投入。

曾经引用过一句话:“亚历山大来过莫斯科”,这背后还有一个互联网圈里的俗语“ebay来过中国”,谷歌、“亚马逊”也都曾尝试进入但未能成功。而这些外国互联网巨头在本土也未能取得胜利,只有当地企业则从未输掉任何战争。

同时,不仅提供资本,还灌输抵抗优步的心态。不久后,由马来华人陈炳耀领导的Grab就击败了优步,以成为东南亚最大独角兽企业。

3、 2019年的行动

随着时间推移,一直采取积极措施展开行动:

在1月份收购巴西网约车99平台;

在4月份进军墨西哥并推出了快车服务;

甚至试图直接把司机服务中心设立在同一栋楼房旁边,与优步作对,却因对方阻挠作罢,不过迁移地址就在对方附近街区,这导致司机排队求职的情景,让附近区域变得异常热闹,而其他地方则门庭若市;

虽然这种补贴方式存在一些风险,比如需要不断提高补贴金额以保持竞争力,但是这样的模式似乎可以持续下去,因为它能够迅速吸引新客户并增加现有客户使用频率,而且成本相比起竞争对手要低得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当初攻势开始时,无论是谁都无法预测最终结果。但由于运营能力差距导致快速扩张阶段出现问题,如俄罗斯情况下的抽佣比例降至5%,却依旧无法吸引足够多的人才只能勉强维持状态;

总结来说:

如果我们用一种宽泛而非精确的话术去理解这一系列事件,就是说整个行业就是个补贴游戏。在很多国家里,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需由原有的控制者付出9倍代价才能让新的参与者占领10%份额。如果我们用成本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进攻方总是在优势中的位置处置战斗。但这种战争唯一可行之法就是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移动,没有一次重大冲突只寻找机会逐渐渗透。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趋势:无论技术还是系统支撑方面都显示出优势——即便如此,本土化能力还是弱于另一个参与者的力量——因此那边始终能够抢夺到另外那边不能够吃到的分成。这意味着每当另一位参赛者吃饱的时候,他们就会继续找到那个他们没法吃到的东西,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最后某个人因为累倒而放弃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太残酷但是这就是商业世界啊!

标签: 智能化企业动态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