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企业动态 0
楚天都市报1月5日讯(记者张屏 通讯员周思思)1月3日下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举办了“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暨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年会”。在这个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段正澄再次到该校为师生们做智能制造行业的前沿报告,并与大家进行交流。他的同行还包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其他五位“大咖”。
段正澄院士指导武软“激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2017年7月,段正澄受聘为武软“先进制造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院士,其团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武软的相关学院进行全方位指导,并建立全面合作。“大家都知道‘中国制造2025’”,现在也正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要赶上智能制造的趟。同时,智能制造不仅需要科学家、研究人员,更需要‘大国工匠’来实施。这就是我经常来和同学们交流的原因。”段正澄说,他希望年轻人们正确看待我国在智能 manufacturing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实干精神,大学时学好本领,工作后成就精彩。
此次论坛和年会上,“激光先进 manufacturing 技术在汽车行业应用”、“人工 intelligence 智能机器人——用新 technology 创造新应用”、“基于光场调控的激光加工光学系统设计”、“smart 制造新形势下的工业机器人创新探索”、“激光焊接技术”等前沿专业报告也一一发布。“武汉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是2014年7月由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36家成员单位分别来自‘政、校、行、企’,为迅速将学生与企业或行业需求对接,每年的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至今已出台200多个课程标准。
这两年里,对于学生量增加以及知识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武软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何琼说,此次主题即是在对这些类别(如激光应用技术、高级数学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新 technology 应用于中、高职教学内容中,“事实上除了老师每天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深入行业一线外,我们已经开始尝试让企业主导课程标准;而通过现代学徒制,他们可以提前融合;目前他们从第二个下半期开始,在企业车间进行教学式实习。”
大会现场展示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高技能人才供需严重短缺。何琼介绍称,一直以来,对于高技能人才以蓝领居多,但近两三年里,有些毕业生能够很快被安排去测试研发岗位,从而完成数据分析或云计算任务。而且,这些技艺活干得非常好,而且环境优越且薪水也不低。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可以从3000元/月起步,最终涨至5000元以上。”
随着这一趋势不断发展,大有成为未来的热门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加强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为迎接未来的挑战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是当务之急。